发布时间:2024-08-12来源:编辑:浏览: 次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完成广西首批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导管脉冲电场消融术(即CardiPulse脉冲电场消融系统上市后广西首批应用),为一名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成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律。
69岁的李叔叔(化名)长期受心悸不适困扰,半年前在我院被诊断为心房颤动,当时因需植入支架未行手术。最近李叔叔听闻我院引进了新的射频消融技术——脉冲电场消融,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他特地返院就诊。
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后,我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夏文豪教授立即组织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袁军、甘剑挺主任医师等全科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据患者的最新检查结果,可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导管脉冲电场消融术为其进行治疗,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夏文豪介绍,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通过高压脉冲电场能量,损伤病变心肌组织,从而阻断异常电位的传导,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组织选择性,几乎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食管,且采用非热能消融方式,减少高温或冷冻带来的周围组织损伤,基本不会引起肺静脉狭窄。
在夏文豪的指导下,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介入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并联系介入导管中心、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心做好应急预案,为手术全程保驾护航。手术仅2小时,消融过程中患者心律转为正常,肺静脉即刻隔离,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袁军术后表示,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脉冲电场消融为房颤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且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也将继续致力于房颤治疗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新闻多看点
肺静脉异常电活动触发、驱动房颤是近年来被公认的房颤重要发生机制,因此在房颤治疗中,通过导管消融实施肺静脉隔离术,成为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心律失常患者的一线节律控制措施。
什么是脉冲电场消融
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利用短时程、高电压的多个电脉冲释放消融能量,可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的纳米级微孔,导致细胞死亡,可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实现肺静脉隔离。
脉冲电场消融应用
脉冲电场消融目前主要用于房颤治疗,传统的房颤导管消融以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为主,脉冲电场消融凭借消融时的组织特异性与安全优势,被认为是房颤消融领域的第三种可能,将打破房颤消融的“冰”与“火”的困境。
与其他能源不同,脉冲电场消融应用快速交替的高电场,导致电穿孔和心脏细胞死亡,以非热的方式造成细胞损伤。临床前和人类首次研究表明了相对的组织选择性,证明了对心肌细胞损伤的高效性和周围结构(包括食道、膈神经和脉管系统)的低易损性。
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电场消融比较
导管消融、冷冻消融房颤的基石仍然是完全隔离肺静脉,消融治疗的致命弱点是肺静脉再连接的高比率和损伤的有限持久性。
传统的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都存在组织选择性不强的弊端,杀死心肌细胞时易损伤心脏周边组织,可能造成肺静脉狭窄、膈神经损伤甚至左房食管瘘等手术并发症。
与其他能源不同,脉冲电场消融应用快速交替的高电场,导致电穿孔和心脏细胞死亡,以非热的方式造成细胞损伤。
创新的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能有选择性地消融心脏组织,降低周围组织损伤风险,如食道或神经。同时,放电时间短和导管贴靠要求低带来的操作简便性等优点。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脉冲电场消融的有效性、高效性、安全性均获得进一步证实。(来源: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