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2来源:普通外科编辑:浏览: 次
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是久站立或经常负重的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时会引起发炎甚至溃烂,不仅不能工作,而且影响生活质量。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普通外科应用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有效救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据了解,患者陈爷爷(化名)今年74岁,年轻时因工作原因长期久站,出现双侧小腿浅表血管的迂曲突起的情况。由于当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就没有在意。经年累月,没想到最终导致明显的下肢静脉曲张。近日,他发现自己左侧小腿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院普通外科就诊。
▲术中:导丝沿血管走形进入曲张静脉,激光通过后,血管表面皮肤恢复平整,即时效果明显。
普通外科腺体血管专家张相成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陈爷爷双下肢静脉曲张病情严重,静脉主干及侧支都有不同程度迂曲扩张,小腿色素沉着,部分静脉内甚至已有血栓形成,如果再拖延下去,有可能会导致“老烂腿”,一旦下肢的静脉血栓脱落,甚至还会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经完善检查及科内讨论后,张相成团队为陈爷爷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微创的静脉腔内闭合术为主对其进行治疗。
▲左图:术前患者双下肢静脉严重迂曲如蚯蚓状,部分血管内血栓形成。右图:术后1周表面未见明显曲张静脉,腿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无疼痛感,活动自如。
张相成表示,与传统手术相比,静脉腔内闭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远期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术后下肢无明显的手术疤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且住院时间短,易于患者接受。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陈爷爷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现已治愈出院。
医学小课堂
静脉曲张是一种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血液反流,淤滞,血管壁薄弱和肌泵功能不全等导致血管迂曲扩张的一类不可逆疾病,可在全身多部位发生,其中以下肢最为常见。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久站、久坐、怀孕等,并与遗传相关。
{ 静脉曲张的影响 }
1.影响美观:从外观上来看,它多表现为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
2.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炎、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继而出现皮肤破溃、慢性溃疡、感染等问题,且经久不愈,形成“老烂腿”。
3.血液淤滞后容易出现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的会致命。
{ 静脉曲张的预防 }
预防下肢静脉曲张,除了避免久站久坐以外,还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下肢压力,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保护血管健康等。
{ 静脉曲张的治疗 }
日常生活中,轻症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以通过穿弹力袜对症保守治疗,延缓病情。
传统手术:以结扎,剥脱曲张静脉主干为主,即“剥皮抽筋”——通过数个切口将曲张静脉主干抽出体外,因手术创面较大,术中可能导致静脉周围皮神经损伤,引起下肢局部皮肤麻木、袜套感;术后压力不足或患者活动过早,可能出现局部血肿,甚至出血斑,术后患者恢复时间长,疼痛感明显。
微创手术:有激光闭合,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泡沫硬化剂注射等方式。
其中,激光腔内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原理,则是将激光纤维植入到浅静脉主干腔内,激光光圈产生高温使血栓栓塞以及静脉纤维化,受热后的静脉壁收缩闭合,使血管表面皮肤恢复平整。术后辅以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加压,就可使静脉壁完全贴合在一起。
激光腔内闭合手术较传统手术而言,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疼痛感轻,住院时长减少,效果美观,基本可达到“零瘢痕”。不但符合现代医学“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及需求,提供了更为细致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及更好的就诊体验。
普通外科介绍
中山一院普通外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我院普通外科依托中山一院普通外科而建,目前分设普通外科一区及普通外科二区,设有胃肠结直肠肛门、肝胆胰脾及血管甲状腺乳腺专业组。
科室拥有3D腹腔镜、4K腹腔镜、荧光腹腔镜、胃肠内窥镜、胆道镜等医疗仪器设备,以常见肿瘤(包括胃肠肿瘤、肝胆胰脾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诊治为重点方向,建立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MDT),规范恶性肿瘤诊治,创建加速康复外科(ERAS)病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科室常规开展腹膜后肿瘤切除、胃肠癌根治、复杂肝癌切除、胰腺癌根治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是自治区内外疑难危重患者诊治及转诊中心。
目前,普通外科一区编制床位33张,实际开放床位45张;普通外科二区编制床位18张,实际开放床位18张。普通外科医师共13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4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研究生学历12人。共有30余人次在国家级或省级学会、学组任职。
主要专家介绍
陈志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派驻专家,普通外科主任,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擅长: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熟练应用机器人/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胃、结直肠疾病的机器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2018-2019年曾多次获得全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视频比赛一、二等奖。
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在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学术任职如下:
国际胃癌协会(IGCA)会员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胃肠微创外科联盟常务理事
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ERAS)分会秘书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直肠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病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庞黎明,普通外科执行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结直肠肛门外科专家。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从事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结直肠肛门外科各类疾病及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是在国际上率先应用肛瘘镜联合等离子刨削器治疗肛瘘,应用VSD负压引流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专家,是国内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先行者之一,在中国结直肠肛门疾病治疗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
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员。担任«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编委。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陈元元,普通外科副临时负责人,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擅长肝胆胰脾乳腺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精准治疗。能熟练完成各个肝段的腹腔镜精准肝切除及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胰腺区段切除术在内的腹腔镜胰腺手术。
研究方向:肝胆胰脾良恶性肿瘤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获普通外科硕士学位。2018年、2019年分别至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社会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学会普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工作期间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三),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两项(排名第三、第七)。
张相成,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六上午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乳腺、甲状腺相关疾病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精准治疗。2016年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学习乳腺、甲状腺腔镜微创手术,在乳腺、甲状腺肿瘤微创治疗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