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官方网站

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关注

品驰特约 | 专访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杨超 钟书:新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功能和脑血管多项技术填补广西空白

发布时间:2024-10-16来源:编辑:浏览:

分享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于2023年3月1日正式独立运行,当年7月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作为医院建设的五大重点学科之一,神经外科已经完成院内首例的技术清单有70多项,其中超过10项是广西首例,主要以功能和脑血管病两领域为主。

专访杨超: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 

神外前沿: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目前建设和运营的概况?

杨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医院于2023年1月7日挂牌试运行,3月1日正式独立运行,7月17日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完成了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独立运营,一期编制床位500张,已建成运营;二期计划编制床位1200张,今年1月已开工建设,建成之后会有1700张床位;三期也规划了1000多张床位的建设用地。

医院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建设,重点建设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科、妇产科等五大学科,以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减少专科疾病患者跨省外出就医人数,现在也初见成效了。

神外前沿:作为医院五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神经外科的规模和目前情况如何?

杨超:现在医院一期有神经外科床位34张;在同一层是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15张床位,ICU病人中神经外科病人约占一半。配备了高端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高清神经内镜、双C臂DSA、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等设备,承担了广西地区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

医院二期神经外科规划90张床位,还会有十几张ICU床位;秉承神经内外科协同发展理念,未来会成立神经医学中心,主体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加上整合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康复科、肿瘤科等多学科技术力量,提供整合的诊疗方案。

神外前沿:医院神经外科的定位或者优势如何?

杨超:我们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1958年成立,是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从2005年起就严格划分了亚专业组,按照肿瘤、颅底、血管、功能、脊髓、小儿等亚专业收治患者。

根据总院学科建设的经验,我们规划在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二期投入运营时设置病种专业细化的亚专业组,但是目前暂时分两大组,一是脑血管病,另一组收治所有肿瘤、功能、脊髓、外伤患者。我们在功能和脑血管病方面比较有优势。依靠总院强大的医教研力量,我们争取3年内建设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神外前沿:脑血管病开展的情况?

杨超:脑血管病以神经介入为主,目前已经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夹闭、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等等。

神外前沿:脑血管病之外,各个亚专业的开展情况?

杨超:开科一年来,神经肿瘤亚专业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岩斜肿瘤切除术、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鞍区肿瘤切除术、椎管内AVM切除等,我们都有在开展。

在功能领域,我们在区内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已经开展了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显微血管减压术和经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其他颅神经疾病、癫痫外科手术、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技术、带状疱疹的神经调控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实现听神经瘤切除保听保面以及高龄患者开颅术后的快速康复技术等。

2023年开科以来,全年神经外科手术400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比较高,可以大幅减轻广西患者出省手术、复诊的费用。

神外前沿:今年手术量情况和重点,应该比去年也有很大的提升?

杨超:对,今年重点是调结构。2024年全年手术量会比去年提高,但三四级手术占比更多,手术CMI值更高。

神外前沿:主要提升在哪些病种上?

杨超:各领域都有提升,其中在肿瘤和血管病的提升更明显。

神外前沿:目前功能的发展概况?以功能为例,把广东总院哪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带到广西?

杨超:我们已经完成的新技术有70多项了,其中有超过10项是广西首例的技术,在功能和脑血管病两领域的手术为主。

以功能为例,其实2023年已经把很多技术种类/清单在广西开展了,我们开展脑深部电刺激(DBS)神经调控技术治疗病种也很全,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等功能性障碍等疾病,整体病人反馈回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错。

我们在这边也开展了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全麻和局麻都做,但大部分是用全麻下的DBS手术技术,在手术过程中,每一例病人都采用微电极记录(MER);局麻病人里,在电极植入后进行宏刺激监测手术效果。

总体讲,我们更讲严把质量关,按照总院“同质输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在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实现品牌、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平移,统一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质化发展。


神外前沿:功能领域哪些是广西首例的技术?或者做了哪些比较开拓性的工作?

杨超:去年,我们也做了磁共振兼容DBS手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严把手术指征,对病人尤其相对年轻的病人,将来可能要做磁共振检查,包括颈椎病或者脊柱脊髓疾病等复查,磁共振兼容DBS具有非常好的优越性,无需选择低场强,也无需进行关机,可以比较清晰的显示。

我们在广西开展了第一例3D结构光注册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手术(PBC),之前在广西可能做单纯的C臂或者DSA引导下的球囊压迫手术多些。这次我们把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手术也带过来,整个质量控制、病人的舒适感、微创的程度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穿刺的一针成梨率非常高。我们也计划到到县一级医院推广PBC技术。我们还开展了第一例半月节电极植入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另外,今年要开展癫痫SEEG技术等等。

神外前沿:如何在广西推广和普及DBS手术?能下沉到市县级医院的情况吗?

杨超:我们很希望把这个技术推广到地市甚至县级医院,包括评估、手术指征把握等,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对DBS疗法了解,越来越多神经内科医生能够接受到DBS手术。

目前是相互的,一方面了解的比较晚,一方面我们做出来的DBS手术疗效要印证,其实神经内外科是协同发展的,这也符合现在神经科学发展的理念;在病人前中后期,神经外科医生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一个阶段,药物和神经调控的融合,可能还要借助于神经内科医生的慢病管理等综合手段,把药物和电刺激的优势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到极致。我希望能够推广内外科协作发展理念,为了病人的获益。

2023年以来,自治区内有很多进修医生来我科学习,相信经过一到两年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帮助很多市、县级医院开展DBS手术。


专访钟书:开展四十多项脑血管病新技术,是区内领先

神外前沿:科室目前的现状及脑血管病的工作?

钟书:科室目前在功能、脑血管病、肿瘤等开展比较顺利。在功能领域,目前杨超教授团队开展的功能手术在广西区内处于前沿的,手术疗效在区内是最好的术者之一。

在科室开展新技术中,脑血管病有四十多项。脑血管病,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广西区内主要的手术还是以我们这里为主,各种疑难手术的病种都比较常见,所以开展了很多新技术。

神外前沿:科室人员组成和培养情况?

钟书:目前,科室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过来的有杨超教授和护士长;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过来有我和几位博士,从事肿瘤、颅底、脊柱脊髓领域工作;团队其他人员是在广西区内和全国招聘过来的。

神外前沿:科室开展了很多新技术,其中有不少是广西首例技术,请问脑血管病手术中哪些首创或开拓性的技术?

钟书:脑血管病主要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这两类我都在做。

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动脉瘤最为常见,我在国内做动脉瘤比较知名的几方面:一是微导管塑形,我自己开创了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的标准表达格式,让新手只要通过微导管塑形标准表达格式就能够还原塑形的过程,解决了以往塑形说不清楚,人云亦云等难题。

现在国内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塑形软件,包括整套设备费用很贵,很多单位没办法配置,而且整个过程比较长。

我也在全国各地学术会议上报告和交流,包括进修生、基层医院,我们都去培训他们怎么样标准化的做微导管塑形表达,因为动脉瘤手术完后,都会很容易忘记动脉瘤塑形情况,这方面的经验没有能够很好的总结,因为没有标准模板,而且经验的传授无法精准,每个人描述和理解可能都会不一样,没办法说清楚,而大家在相同标准下就能说清楚。

第二是血流导向装置(又称密网支架),目前比较热门,也是未来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我主要做局麻经桡入路血流导向装置,在北上广等多地分享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应该是做经桡局麻血流导向装置病例数最多的医生之一,所以在这方面我也在探索些经验。

第三是瘤内扰流装置,是现在比较新的设备,我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些经验,包括在选型过程中会比厂家推荐的型号进行了改进,在而来与美国几名著名教授交流时,不谋而合。

同时我们遇到动脉瘤大部不规整,要做扰流装置型号的取舍。在这过程中,我用扰流装置做了几例特殊手术,比如支架辅助的扰流装置、弹簧圈辅助的扰流装置、微导丝保护的扰流装置,以及侧壁型的扰流装置等,国内第一例是我开展。

出血性脑血管病,我做得比较多的另一块工作是血管畸形,主要方向是静脉入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目前手术量在国内也是靠前的;我也是广西唯一一名参加全球多中心静脉路栓塞的PI(学术带头人)。

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我在2012年开展了广西首例取栓技术,病人效果也很好,当时指南还没有出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是》2015年发布。

同时,我也在推进广西区内的卒中中心工作,通过成立广西卒中专科联盟等凝聚各医疗机构力量,经过大家多年共同努力,曾取得取栓率全国第一等成效,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推进。

另外,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方面,我率先在广西用磁共振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手术,因为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后,造影上看不到闭塞动脉,但是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可以看到闭塞的血管腔,可以把这两个图像融合起来,避免了以往的盲操作,手术成功率就会更高。

神外前沿:脑血管病亚专业未来的规划或目标?

钟书:脑血管病治疗手术量,从以前个位数,到2023年超过100例,今年治疗手术量在200例左右,之后还会高速度的发展。

当然从现在手术量来说,我们可以排在广西前几名,但是我们的技术含量在广西区内领先的,包括刚才讲到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技术,在区内就更多了。


专家介绍

杨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曾在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执业,师从WFNS主席Andrew Kaye教授。擅长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脑积水,脑出血,脑肿瘤的诊治,尤其是三叉神经痛手术后复发、脑积水术后复发的处理及高龄患者手术。荣膺5届“年度好大夫” 。参与开展国内第一例全麻下帕金森病DBS手术。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生理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基层技术推广学组副组长、中国侨联青委会常委、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青联第十届委员。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7项。以一作或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杂志上发表 SCI论文14篇,最高影响因子16.7分。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

钟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神经科学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教授;国家卒中学院特聘讲师;兼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工作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常务委员;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广西预防医学会卒中防治与控制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广西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医疗特长:脑中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急性颅内血管闭塞、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静脉窦血栓、头皮血管畸形、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等脑脊髓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复杂颅脑创伤、神经急诊重症、重症感染、各类脑出血、脑积水等疑难疾病的诊治。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十周年菁英先锋奖、中国志愿医生脱贫攻坚功勋奖、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auyakXFw7HuESq97SrSMw

报道日期:20241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