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0来源:消化内科编辑:浏览: 次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今年的主题为“IBD Has No Borders”,即“IBD无国界”,希望全球一起为战胜炎症性肠病(IBD)努力。为宣传普及IBD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IBD疾病的认识水平,5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举行了主题为“突破界限,愈合未来”的科普宣教活动,并为前来参加活动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本次活动由消化内科主任张盛洪教授策划及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张盛洪介绍,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现阶段还不能被完全根治,只能控制,所以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由于该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后期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肠梗阻、肠穿孔、肠癌等),因此提高公众对IBD的认识水平,对于IBD及时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消化内科李福建主治医师围绕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及诊治宣教,介绍该病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并重点突出定期监测及规范化长期用药治疗重要性。
消化内科执行护士长李金莲从饮食模式与IBD发病的关系,指导患者如何制定科学、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包括不同食物特性、饮食日记录等。
在现场答疑环节,患者及家属纷纷提出自己疑惑,针对每一个问题,张盛洪及科室医护人员都进行了逐一、全面、负责的答疑。此次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对IBD的认识,强化了他们早诊早治、定期监测、长期规范用药、科学饮食的意识。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也将和您一起,关注肠道健康,关爱IBD群体。
炎症性肠病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IBD)
IBD其实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近似,可见于任何年龄人群,但通常在30岁之前发病,18-49岁人群最常见。常以腹痛、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肛周脓肿、肛瘘、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等症状。
由于目前对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无法根治,患病者需要终身治疗,故又称“不死的癌症”。
近几十年来,IBD发病率持续增高,目前全球已约有1000万IBD患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为表示对IBD患者支持和鼓励,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19日设立为“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
炎症性肠病危害
IB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反复经历疾病复发,成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噩梦”,因为很多患者在“复发-缓解-又复发”的不断循环中,肠壁纤维化变硬、肠道功能越来越差,严重时甚至还会因肠梗阻、肠穿孔、癌变等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如何认识或辨别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症状与我们常见的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肠病等疾病许多有相似之处,因此,很多患者或医生容易掉以轻心,引发漏诊或误诊,甚至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对待IBD,我们要做的是:科学认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长期有效管理。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尚不明确,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免疫失衡有关。
炎症性肠病诊断
炎症性肠病诊断缺乏金标准,如有发现有相关常见症状(慢性腹泻、腹痛、解粘液血便等),需尽快至消化内科专科就诊,初步完善规范化胃肠镜检查+黏膜活检、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必要时需进一步更深入检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协助诊断。
炎症性肠病规范治疗
IBD治疗目标: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IBD是一种涉及多器官损害疾病,其诊疗需要长期多学科共同管理(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风湿科、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等)。
其中,生物制剂在IBD早期或维持治疗中尤为重要,相对传统治疗,已成IBD治疗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口服、新型的小分子类药物,为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缓释片)运用,对于部分生物制剂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的中、重度IBD患者中取得一定效果,为IBD治疗进一步扩展道路,为广大IBD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福音。
炎症性肠病饮食指导原则
根据目前研究显示,IBD发病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也是IBD营养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不仅有利于IBD治疗,而且还能够减少IBD复发。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建议:
可能诱导 IBD 的发生和复发,或加重 IBD 病情: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难以消化的粗纤维食物、生海鲜和生牛奶、刺激性食物;生、冷及油腻食物
对IBD潜在有益的饮食:低脂肪、低糖、适量蛋白质;适量膳食纤维饮食;适量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对待IBD,要正视、警惕但不要无视、慌张,要治疗但不要悲观;总之一句话,养成日常良好生活习惯,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幸福健康一辈子。
消化内科简介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广西消化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科室具备完整的学科建制,由消化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检查中心、门诊以及实验室组成,现有医教研人员共3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
目前编制床位36张,拥有炎症性肠病诊疗、肝病诊疗、内镜诊疗三个特色亚专科方向,收治各种消化系统相关性常见病、多发病、复杂疑难疾病和危急重症。
主要专家介绍
张 国
中共党员,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专长消化内科疾病,尤其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各种急慢性肝、胆、胰疾病及胃肠道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其现代治疗研究方面有深入探讨,负责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
张盛洪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广东省杰青、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山一院柯麟新锐人才等。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青年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副主委;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副主编;JAMA、Genome Biolog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Advanced Science、BBA-Reviews on Cancer、Cell Death & Disease、Clinical Epigenetics及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篇,影响因子超过630分,多篇论著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如JAMA、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Adv Sci、 Genome Biol、Gut Microbes、Ebiomedicine、Endoscopy、Gastrointest Endosc、J Crohns Colitis、Aliment Pharmacol Ther、Mucosal Immunol、Inflamm Bowel Dis等。获得国自然及省部级基金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 “广州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及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蒋长秀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专长胃肠胆胰疾病诊治,尤其消化道早癌、粘膜下肿物诊断及ESD治疗、超声内镜诊断及介入操作,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及日本竹紫病院学习早癌诊断,先后于上海长海医院、北京301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学习超声内镜,获超声内镜全国比赛三等奖。(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