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23-04-18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神经外科引进了一项新技术——3D结构光注册技术,并应用该技术为一名七旬患者完成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进一步提升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疗效。
“脸痛起来像火烧一样”
原是三叉神经痛惹的祸
70岁的刘女士(化名)近日因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住院。6年前,她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右侧额面部剧痛。“痛起来像火烧一样扯着,刀割那么痛,持续六七秒,每天发作几十次,一碰到鼻子、嘴唇就嗖地一下上蹿到太阳穴痛。”
刘女士说,这种疼痛让她苦不堪言,每天要吃6片卡马西平止痛。4年前她做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效果良好。半年前,刘女士疼痛复发且日渐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听闻神经外科专家杨超教授来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刘女士特地从广东赶到南宁寻求进一步治疗。
小球囊解决大病痛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杨超教授为刘女士进行详细检查,结合刘女士病情为其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决定应用3D结构光注册技术,为刘女士进行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
手术过程中,杨超及其团队通过术前薄层CT三维重建定位卵圆孔位置,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把套管针插入卵圆孔,将导管从针管内顺着三叉神经第3支送达颅内的三叉神经半月节,然后注入显影剂使球囊扩张压迫半月节2-3分钟,就可以损坏三叉神经的痛觉传导纤维,达到止痛效果。
当天的手术用3D结构光注册,误差只有0.37毫米,在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卵圆孔一针到位,一次注射造影剂就获得了满意的球囊形状,整个手术过程仅用了10分钟。术后患者疼痛消失,2天后便出院回家。
▲手术切口小
3D结构光机器人辅助技术
令手术更微创
杨超介绍,三叉神经痛是单侧颜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首选内科药物治疗,当药物效果欠佳时才考虑做外科治疗。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伽玛刀放射治疗以及经皮球囊压迫术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马上见效、无辐射、无麻木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手术方式,对三叉神经第1、2、3支疼痛都适用,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也可进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不适合三叉神经第1支痛,易引发角膜炎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而伽玛刀治疗要过一段时间才起效,长期效果不理想。
与以上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属于微侵袭手术,能够精准穿刺,减少患者术中X线辐射量。该手术全麻时间短,对于拒绝开刀手术或者开刀后复发的患者非常适用,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后见效快、恢复快。
(来源:神经外科 苏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