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官方网站

医学检验科

美味鱼生,小心病“虫”口入 | 爱吃鱼生的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来源:消化内科、检验科编辑:发布时间:2023-10-27

分享到:

秋日馋,鱼儿肥,不如捕来做鱼脍,又到了吃美味鱼生的季节。对于不少人来说,能够品尝一口冰凉清爽、鲜美可口的鱼生,简直是一种高级享受。但千万要小心哦,新鲜滑嫩的鱼生进了肚子里,除了满足我们一时的味蕾和快乐,还可能埋下健康的隐患——肝吸虫的感染。

1、什么是肝吸虫

肝吸虫,是一种食源性的人体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后睾吸虫和肝片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华支睾吸虫,且以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为感染高发地区。肝吸虫成虫大小形状如葵花籽,而虫卵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人一旦感染肝吸虫将严重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   



2、肝吸虫的致病有哪些

肝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系统,产生毒素及一些分泌物,导致肝胆系统疾病,甚至引发肝胆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地将肝吸虫列为胆管癌的一级致癌物。肝吸虫的致病一般是逐渐累积的过程,如果感染的肝吸虫数量较少,临床症状也表现较轻。通常临床上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肝吸虫感染可大大增加胆管癌、肝癌的风险。        

                  

3、感染肝吸虫后的症状有哪些

肝吸虫感染潜伏期约1个月,轻者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少数出现上腹不适、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严重感染者会伴有头晕乏力、右上腹隐痛消瘦、贫血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还可能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等,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肝癌、胆管癌等不良结局。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常有营养不良、肝肿大和发育障碍,以至出现侏儒症。


4、感染途径

人一般通过食用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生或未熟透的淡水鱼、虾感染。肝吸虫成虫通常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肝道内,其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后经粪便排出。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经过毛蚴、雷蚴、尾蚴等发育阶段,尾蚴再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吞食,在淡水鱼虾的肌肉内发育成对人体有感染性的囊蚴。

囊蚴生命力很强,对芥末白酒等调味品具有比较强的抵抗力,有研究表明,在芥末和白酒环境中肝吸虫囊蚴仍可存活两小时以上;但对高温比较敏感,超过90℃只需几秒钟就能被杀死。当人食入活囊蚴后,囊蚴里的幼虫在胃肠消化液的的刺激下脱囊而出,钻入胆总管,进而到肝胆管内,在感染后约1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中的寿命可达20~30年。

除了吃鱼生可能感染肝吸虫外,共餐时使用接触过鱼生的公筷也可能感染肝吸虫。此外,被带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污染过的砧板、菜刀、碗碟,再接触其他肉菜,也有可能造成食物的污染。

5、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查找肝吸虫虫卵。(感染一个月后可被检出)

(2)胆汁或消化液检出虫卵

(3)血肝吸虫抗体检查

(4)肝功能的指标

(5)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及腹部CT检查)

6、治疗

一旦确诊,口服吡喹酮是肝吸虫治疗的首选用药,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用药。

7、预防措施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不饮用生水。

(2)酱油、芥末、白酒等均不能杀死肝吸虫,至少煮沸5分钟以上再动筷哦。

(3)使用生食、熟食的厨具一定要分开,以免囊蚴污染。

(4)定期到专业医院做相关检查,一旦发现肝吸虫感染,建议消化内科就诊,并进行规范治疗。

(5)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勤洗手。

温馨提示

如果您平时喜欢吃鱼生,那么,不论身体是否出现症状,都应该定期定时到医院做检查,只需将粪便送检,发现有肝吸虫虫卵就能确诊,也可通过血清抗体、B超、CT等作为辅助检查。

喹诺酮和阿苯达唑是有效的驱虫药物,确诊感染肝吸虫病的患者需马上接受驱虫治疗,以降低寄生虫对身体的危害。(来源:消化内科、检验科)

返回顶部